文/ 正道老师1
逐字稿/不上岸不改名称20122

在开始前,我想我们要先有一个共识,即备考面试也好,做其他事也一样,想要有一个好的结果,有俩点分成重要,一是慎始善终。慎始不一定善终,但不慎始一定不善终,你的开始几乎就注定了你的结果。刚开始时,你一定要冷静思考,仔细调查,根据你自身的情况,制定自己的计划,不要人云亦云,也不要只靠一腔热血,否则最后悔之晚矣。二是讲究“三方”。即方向要正确,方法要有效,方式要适宜。下面我从“三方”的角度谈谈自己对面试的理解以及如何备考面试。

一、方向——方向要正确

(一)以何种心态参加面试

我的笔试分数是第一,且比第二名高了5分。当我将消息告诉父母及妻子后,他们的第一判断是催我赶紧去报个培训班,起初我接收他们的观点,于是我开始调查面试培训班的教学流程和成果,想要找个适合自己的培训班,但随着我的调查,我发现培训班不适合我。

实事求是的说,现在的培训班是越来越贵,大多数人报的都是1对10甚至1对20的大班。哪怕老师水平再高,也无法根据你的具体情况,根据你二十年的积累,为你量身定做答题体系,最后无非就是去开个口,模拟一下场景,另外背一些材料和模板。让人最难过的是,你最后也许会发现,同样是报班,有钱人报的就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二。他们的老师更好,他们能够有量身定做的指导,他们有更多的开口练习机会。最后自己挑灯夜读笔试第一,在面试时考虑到家庭负担,选择了普通班,结果却是功亏一篑。

现在面试的比重越来越高,笔试仅仅是敲门砖,只要进面,大家就是同一起跑线。如果你人云亦云地直接报班,那岂不是将命运交到了他人手上?我只能替你祈祷,你的对手都报的普通班,不然你就已经输了。当然,培训班不是无用的,是否报班要根据你的自身情况而定,简单来说,如果你连嘴都张不开,那就先去培训班张张嘴,但不用去太久。一定要给自己留出时间,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。

继续讲,准备面试的心态。在面试上,面试,只争第一,而且你要想方设法的超越别人,绝不能将命运的主动权交给他人!在内容上,不要畏畏缩缩,盲目认为别人给的都是好东西,一味地去记忆去背诵。而是要相信自己,要敢于亮剑,答出只属于你的内容。哪怕失败也不要灰心,因为只要你方向正确,那么你就没有失败,你永远在成功的路上。同时,你的风采和由内而外的自信,是培训班的人绝对没有的,越挫越勇,越战越强,你终将能够会当凌绝顶。

(二)面试的本质

只要你方向正确,那么你就没有失败,你永远在成功的路上。那么,什么是正确的方向?这就要思考另一个问题——面试的本质。或者说,面试,考察的到底是什么。考察你的表达是不是官方用语?考察你能否在2-3分钟之内提出国家政府怎么做的建议?考察你是否提前了解公务员的组织架构及办事流程?

我想,全都不是。选拔出来的公务员,不是用来说官话的,也不指望你是卧龙凤雏。国家想选拔的人,是要能够听党指挥,实实在在能干活的,能为人民服务的。

从公务员考试全过程(笔试+面试)的必要性、合理性、完整性来分析的话,或者说,笔试考察的是“才”。那么,面试考察的,就是“德”。问大家一个问题,“才”重要?还是“德”重要?如果这是一道面试题,培训班也许会说,两者都很重要。但我认为,是“德”更重要。因为落实到最后的工作上,技能都是可以快速培训的,况且公务员干的大多数不是专业的技术活,上手很快。但是,“德”,是你二三十年的修为和积累,是难以再改变的,“德”决定了你是否会为人民服务,决定了你能否为人民服务。浙江省公务员考试,笔试占40%,面试占60%。宁可当初遭受一些非议,浙江也要提高面试的比重。为什么?因为“德”比“才”更重要!“才”,为末。“德”,为本。

再反观一下现在的公考现状,面试培训班风靡,考生把自己最宝贵的“德”隐藏起来,却以套话空话,或是背诵的话来展现自己,实在是本末倒置。考官睁大了眼睛,看到的也都是带着面具的人,无奈只能凭着感觉,矮子里拔高个。但凡有个敢子亮剑的,将自己的“德”展现出来的,考官都会眼前一亮,终于等到你,还好我没放弃。这个也不能怪培训班,因为屁股决定脑袋,他不会告诉你“德”靠短期培训是没有用的。那么,考察的是“德”,什么是德?这个我学识浅薄,不敢妄言。只能从面试的角度,粗浅的谈谈德在面试中体现。简单的说,德是你看待事物、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。或者说是你的三观。

落实到面试答题的表现形式上,概括为三点:表达思维三观

表达流程是基础。设想如果你是考官,多数考生是培训班套路,观点、视角大同小异,安时候谁能表达流畅,让考官听的舒服,就是关键了。又或者说你很有自己的想法,但是说的支支吾吾,照样分不会高。这是从考官角度出发的,至少,你要让他听的舒服,不尴尬。在此之上,你流畅的表达所展现出来的自信,比起那些唯唯诺诺的考生,绝对是鹤立鸡群,所以说,表达流畅是前提,是基础。但就这第一笑,很多人就过不了,说到看都是被固化了思维,连话都不会说了。

思维合理是核心。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你思维的高度深度广度,那是天方夜谭,你能追求的,只有“合理”。你要把“理”说出来,让考官来研判你的思维,但你的理能不能“合”,这可真的不简单。想要合夺“理”,合夺“大道”,需要你在平日注重修行,下文详说。

三观共鸣得人心。政者,正也。想要成为公务员,前提是你的三观要“正”。在此基础上,如果你的答题能与考官三观共鸣,或者说“共情”,那你必是王者。但这个共情,是自然而然的,是由内而外的,切勿强求,否则弄巧成松。

二、方法——方法要有效

既然考察的是表达、思维、三观,在备考时,就要思考针对这三点行之有效的提高方法。

(一)如何表达流畅

1.多练,多开口

每次练习都当成面试。自己想象真实场景,就和练习行测一样,平时练习都要去计时,追求的就是实战。

2.创造式答题

不要被机构的材料所限制了,自己禁锢自己。除非你深入地了解并思考你背的材料,否则你很难真正地做到话学活用。如果你只是简单的记忆材料,那么你在考场上的答题方式就是回忆。回忆式答题有几个不可避免地缺陷:一是经常“额”“响”等停顿;二是你的眼睛会不自觉地往斜上方看;三是你会越来越紧张。你的停损,你的眼种,对面的考官会非常准确的捕捉到。既然你是背的,他也就给你个基本分了。我个人是“创造”式答题,我的大脑里没有任何案例和材料。这些案例和材料我早已化千无形,所有案例都是为我所用,而不是限制我的思维。我会根据题目的侧重点,讲案例中相对应的点来印证我的观点。让如我面试那关,排序是在下午偏靠后,全考场除我之外,都在看材料,背材料。我不仅没看,我直接就没带材料,我只带了白纸和笔,不想再去看任何案例。

3.扬长避短

说你擅长的、了解的内容。事物的背后都有规律可循,这些规律是相通的。你要去抚掘你了解的东西,这样你说起来才能头头是道。比如你的大学专业相关的知识,你工作领域的相关内容,你的兴趣爱好等等。平时答题时多往你熟悉的领域思考掘,这样你面试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。但你的兴趣爱好,最好能给你带来一些能上台面的谈资。如果你天天微博刷八卦,看肥皂剧,那面试的时候自然词穷。让如我,我会每天阅读人民日报评论,除此之外,我对国际关系很感兴趣。平时我经常看沈逸老师和陈平老师的视频,而我面试时举的例子,常常会往国际关系、中美博弈上靠。因为我平时看的多,还都是大佬的言论,所以我讲的自然比背材料的同学更加深刻及形象生动。同时我的眼神语速语调和背材料的同学完全不同,这一点考官是很敏感的。

4.将物致知

格物,就是把物品放在一个个格子里。也就是你的思维要有条理,方能致知。你要研究出一套符合你思维习惯的答题体系,综合题怎么答,人际题怎么答,组织题怎么答,漫画题怎么答。每个题型,你脑子中都要有一个或两个的答题框架。这有这样,把工作做在前,你才能在面试时的极短时间内梳理好答题脉络,这个框架,不是培训班给你的模板,而是你自己探索制定的适合自己的思维框架。同时也不要自己把自己框死,要学会根据题目进行变化。

5.心态调整

多数人是面试唯唯诺诺,吵架重拳出击,归根结底是中国人往往擅长说教他人。你把自己当考生,那么面对考官的威庄,紧张在所难免。但是,你把自己当作老师,艳对面其他考官当成你求知若竭的学生呢?亦或者是把考官看成你的老婆,老公,孩子?选择一种你舒适的讲述心态,也许会对你的表达有所帮助。

(二)如何思维合理

1.何谓思维?

我以综合分析题为例,说一下我的答题体系。体系的设定,有两次飞跃和一个原则。两次飞跌: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,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。一个原则:辩证原则。一阴一阳之调道。第一次飞跃,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。从题干中,名言警句或者社会现象,提取出要论述的观点或者所发现的问题。随后举例论证或者辅以正反论证,来证明观点,说服对面的考官。你的观点不是夸夸其谈,一定要有依据,也就是有现实意义。比如我那年面试,“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”,我是以中美抗疫期间,中国和美国的不同做法所形成的不同局面,来解释这句话的现实意义。即第一次飞跃的两个要点:“言之有理”和“言之有物”。相比于第二次飞跃,其实第一次飞跃是更难的。因为他对你思维的深度高度广度的要求很高,有的人仅仅只能看到表面,有的人能看到本质。这个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,因为这是二三十年的积累。如果一个月时间就让你在原本落后的情况下超越他人,那面试也就失去意义了。我们无法提高思维的深度高度广度,但我们可以拓展思维的角度,“破题之法”。能让你在一筹莫展之时,快速找到突破口,至少有话可说。总的来说,有问题导向、原因导向、结果导向、目标导向四种思维角度,根据题目选择一至两种合适的且你擅长的。问题导向:这个现象背后存在什么问题。原因导向:领导人、古人为什么要说这句话。结果导向:一个行为会造成怎样的结果,来判断你是否赞同。目标导向:组织题你每一步要达到什么目标。第二次飞跃,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。你的观点要能指导实践,你的观点才有意义。但这第二次飞跃,一定要讲的切题,要讲出你的真情实感。我的第二次飞跃,基本都是讲个人的做法。因为讲国家讲政府,没有意义,我们不是卧龙风雏,讲不出一针见血切实可行的方案。所谓的国家政府媒体怎么做基本背的都是套路和模板千一律,没有意义。考官听到废话肯定是不舒服的,是减分的。而讲个人做法,或者为什么要这么做,会更有实际意义,也更能展现你的三观,你的“德”更能够引发三观共鸣。另外也是让答案更加立体,既高的上去,也低的下来。因为我的第一次飞跃往往是从大处切入的,所以我的第二次飞跃会立足在个人上。这里体系了一个思维原则,就是辩证中的“大”与“小”。比如“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”中我谈的是青年为什么要从善,我整个语境是在中美博弈的大环境下,所以我提出的做法,是不仅是要善个人,更是要从修身齐家平关下的角度去从善,以国家为己任,平关下不是去征服世界,而是做对的事让其他的国家自愿地来学习,比如自愿隔离和戴口罩所以每个人都可平关下,民族复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。而青年作为民族的希望,更要树立这样的观念。有的题目谈具体的做法更好,有的题目做法显而易见,那就要谈为什么这么做。如果你不擅长讲国际关系,你的整套答题体系都会和我不一样。但这都没有关系,你只要答出你的亮点,同样没有问题。面试本就没有标准答案,个人的性格都不相同,回答的必然也都不相同。而我们要的就是去展示自己,而不是伪装自己。反观培训机构,他们给出的往往是“标准答案”你如果死记硬背的话,那就很遗憾了。

2.何为合理?

一阴一阳之谓道。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,你的思维要学会辩证,这样你的回答才更客观、更理性,更能说服考官。例如“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”,除了“大与小”的思维,用“正与反”的思维同样有话可说。比如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,好与坏,善与恶无法截然二分,这就要求我们从善时要有自己的原则和辩识力。既不要好心办坏事,更不能不去辨别而做一个老好人,因为“多愿,德之贼也”。关于“从恶”,道德经中说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”,恶存在的意义,就是让我们去发现善。所以当我们看到“从恶”之事尽管可能不能去阻止,但要“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”。第二次飞跃,阐述完如何做之后,增加你的辩证逻辑,篇幅不要长,不要喧宾夺主,只作为第一次飞跃的补充。这样你的整段论述会更加客观完整勇加符合一阴一阳之道。对于你的辩证逻辑是“正与反”还是“大与小”,或者两者都有,根据题目的侧重点以及你所擅长的内容而定。只要你有核心的思维逻辑,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可以变化的,也是必须要变化的。正所谓“不可为典要,唯变所适”,我们只能也必须做到“持经达变”,才能以不变应万变,才能不管题目如何创新,我们都能从容面对。培训机构所谓的模板,所谓的“几要素”“几步法”等等,实在是舍本逐末,南辕北辙。我们要学习的,不是不变的模板。而是不变的内核,以及如何持经达变。

(三)如何三观共鸣

能做到表达流畅,思维合理,已经能进入面试第一样队了,但要成为王者,还需要“三观共鸣”。三观共鸣,需要你说的话,做的事要符合真正中国人的伦理。有两个要点,一是从实际出发,二是具有“东方智慧”。从实际出发,就是你的回答要符合实际,而不是纸上谈兵。试问如果你的答案在现实中根本无法操作,那么考官如简能感同身受,如何打心底地认同你呢?“东方智慧”,就是你的处事,你说的话,要妥当,要巧炒。外国人要就是要,不要就是不要但中国人要讲有不要的意思,不要中有要的意思。你要深刻的领会一阴一阳之调道的精神。另外一点,你在面试答题时,也要符合面试的规矩,哪怕你的做法在现实中的确效果好,但如果运个做法上不了合面,你也不能讲。

三、方式——方式要适宜

(一)多积累,修身

但这不是一两个月的事,这是你二三十年的积累。与其说是如何面试,不如说是如何做事,如何做人。面试具体的“木”与“法”,都是因人而异的,只是让你能更好地展现自己,仅此而已。核心是“道”,真正掌握道的人,对于仅会术和法的人,在面试上是降维打击,是碾庄。而这个“道”,需要你在日常生活中,学习,修行。推荐一些学习材料:

  1. B站上,曾任强教授讲解的《易经》《道德经》《为官之道》《人际关系》教你做一个真正的,顶关立地的,外圆内方的,中国人。
  2. B站上,中央电视合2019的《主持人大赛》》全中国最强面试选手,个个都是王者,不学他们学谁?半决赛和决赛我看了不下五遍。仔细揣摩他们的答题逻辑以及学习他们的答题秋态。
  3. 公众号“人民日报评论”中的“睡前聊一会”板块看官媒如何点评最热时事。
  4. B站上陈平老师和沈逸老师等专家的视频了解最新国际时事,让你的论证更有国际视野。

(二)多开口,多练

面试是一个思维加工和输出的过程。你平时看了再多书,听了再参视频,都只是输入。你必须把你获得的内容进行思考,再表达出去你才是完整地在学习面试。你可以去培训班练,但建议报小班,虽然贵一点,但能多开口。像我是自学的,因为我找不到一起练的人,我就买了一面镜子,自己录音,自己复盘。

做个总结,面试最重要的是做到“持经达变”,甚至你在考场上,也要会变。因为“时”不同,情况就不同,你就应该去造“时”地变化。一个考场30个人,你排序在前,和排序在后回答的时候,是不一样的。排序在前,考官听过的内容少,你的回答就可以偏全一些。排序在后,常规回答评委已经听出了萤,你的回答就要偏“精”。孔老夫子看完《易经》后发出了感慨,“时也,命也。”这个时,不是让你听关由命,而是说人要不断学习,不断提升自己。当你修行足够之时,上天自然会让你成为一名公职人员。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在b站上教面试,我建议大家谨慎地看,批判地看。我不打算在公开平合上讲面试题,因为这会输出太多价值观。我认识到自己年纪太轻,所学有限几年后回头看,我会觉得原来的观点很动稚和愚蠢。所以,我就与大家在私下交流,共同进步,就不公开发面试视频了。最后,还是这四个字,持经达变。国家需要的不是流水线上千篇一律的灵魂,而是一个个多样的,有独立思维且三观正的人。只有这些“德”“才”兼备的人汇聚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建设国家。愿国泰民安,国富民强。